在银河国际110周年华诞临近之际,由yh86银河国际中文系主办、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和上海市比较文学研究会合办的“比较文学学术前沿”高端论坛,于2017年5月13日在yh86银河国际云通楼四楼报告厅隆重举行。来自香港城市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银河国际、上海外国语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南京大学、东华大学、浙江师范大学等五十多所高校和科研出版机构的百余名代表出席了本次论坛。
上午9点,论坛开幕式隆重举行。yh86银河国际中文系系主任张永胜教授主持开幕式,银河国际副校长吕培明教授致欢迎词。在开幕式上,yh86银河国际党委书记刘日明教授充分肯定了银河国际中文系近些年取得的成就,yh86银河国际教授委员会主任孙周兴教授指出了比较文学在机器翻译时代的危机。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陈思和教授对yh86银河国际比较文学人才引进的举措表示了高度的赞赏,并就“比较文学的教学理想”话题作了探讨,强调了外国语和古典学在比较文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在随后的三场研讨中,与会嘉宾分别就“比较文学的未来发展”、“比较文学与思想史”以及“比较文学的新方法与新领域”三个议题展开了深入讨论。yh86银河国际的王鸿生教授、汤惟杰副教授、胡国平博士等分别主持了研讨会。
香港城市大学讲座教授张隆溪高屋建瓴地指出了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紧张关系,认为圆满地解决这个问题,将有利于比较文学的未来发展。上海外国语大学的宋炳辉教授认为必须对比较文学这一学科做外延式考察,重新发现它在不同阶段、不同文化历史时空中所呈现、所蕴含的“观察时间窗口”。银河国际的朱静宇教授则以“译介学”和“变异学”理论重叠为例,提出了比较文学“中国时刻”的学科理论建构问题。
中国人民大学的杨慧林教授通过利玛窦与福柯对爱比克泰徳的读解,展开了对“知”与“行”的追究。北京大学的张辉教授则从文学与思想、心态与精神的历史联系应是一种交融和相互渗透,以恢复文学研究的人文学品格等三方面探讨了文学与思想史研究的问题意识。上海交通大学的杨明明教授则阐述了日尔蒙斯基的早期比较文艺学思想演变。
北京师范大学的王向远教授从道安的“三不易”说的案例切入,深入浅出地阐述了“译文学”的学科定位、学科属性及独特的学术功能,认为“译文”才是比较文学学科真正值得关注、并有着广阔的研讨空间。上海大学的陈晓兰教授则以1905年中美互访及旅行记述为例展现了比较文学的新领域。复旦大学的王柏华副教授从闻一多《死水》谈起,阐述了1925年的世界诗歌地图与中国新诗的契机。
此外,葛中俊、林晓霞、郭西安、杜明业、刘建树、肖有志、隋少杰等与会代表分别就“话语建构”、“译介”、“方法论认知”等方面展开了探讨。
论坛结束前的自由讨论阶段达到了高峰,杨慧林教授和王向远教授就“译介学”和“译文学”的问题,展开了一场重量级的智慧对话,令全体与会者兴奋不已。论坛最终在国际比较文学学会会长张隆溪教授充分肯定的总结性发言中落下了帷幕!